宏舜人报第17期

 

                 2015“宏舜杯”京津冀传统武术交流大赛圆满落幕
赵仲华宣布大赛开幕 杨国法刘宝忠马庆余毛劲松出席
李克敏韩凤敏刘炳洪致辞
本报讯(记者张士荣 杨志强)5月1日,2015“宏舜杯”京津冀传统武术交流大赛在津南区小站练兵园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127个代表队,2000余名武术选手齐聚一堂,以武会友,增进交流,各展风采。
天津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市武术协会主席李克敏,天津市旅游局局长马庆余、津南区委副书记、区长赵仲华,津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法、津南区政协主席刘宝忠、津南区委常委、副区长毛劲松,津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韩凤敏、小站镇党委书记倪镇东、镇长魏志忠、天津市宏舜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炳洪等出席。
开幕式上,津南区委副书记、区长赵仲华宣布大赛开幕,天津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市武术协会主席李克敏,津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韩凤敏、天津市宏舜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炳洪先后致辞。
李克敏在致辞中代表市体育局向大赛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本次大赛辛勤工作的宏舜物业全体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术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她指出,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今天的大赛是京津冀三地武林界的一大盛事,将对三地文化体育、旅游业和商贸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她强调,希望参赛运动员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赛出风格、赛出友谊、赛出团结、赛出成绩。并祝大赛圆满成功。
韩凤敏在致辞中,首先对莅临大赛现场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参赛
2
选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武术交流大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本次赛事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指出,本次武术交流大赛,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现民族武术精髓的一项活动,必将对全民健身运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交流大赛,使我们有机会向大家展示津南区文化旅游魅力和城乡一体化新津南的风貌;近距离领略来自京津冀三地武术精英们的风采,感受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通过武术精英们的深入交流,弘扬传统武术精神,推动体育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津南区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更加主动紧密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营造浓厚的体育人文环境,努力打造“体育之乡”。她强调,希望各位参赛选手,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充分展示自我、切磋技艺,提升竞技水平,享受武术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也希望通过本次武术交流大赛,更好地发扬光大武术精神,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刘炳洪在致辞中说,我公司作为此次公益性2015“宏舜杯”京津冀传统武术交流大赛的承办方,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借此机会,对津南区人民政府、天津市武术运动协会、津南区体育局、津南区旅游局、小站镇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天津市八极拳研究会、津南区武术协会、小站练兵园管委会的倾情帮助,以及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我们付出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宏舜员工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为确保大赛圆满成功,我郑重承诺: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做好大赛的有关服务工作,让全体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和领队满意在津南,为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推动华北地区群众武术运动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比赛是天津市宏舜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成功举办2014年“宏舜杯”天津市首届传统武术交流大赛的基础上,组织的又一次北方武林盛事。武术大赛的主题词依然是“文化、友谊、和谐、传承”,
3
旨在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宣传天津、宣传津南,为增进“京津冀”武林友谊,推进武术交流与合作,繁荣天津文化旅游业和商贸经济,搭建的一座平台;大赛设有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对练项目三类大项,近70个小项,内容涵盖了京津冀三地武术流派的各种套路,门类齐全、规模空前;大赛裁判团由国际裁判率众多国家级、一级裁判组成,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大赛中,许多外国友人也踊跃报名参加,给大赛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经过两天的角逐,共有2296名选手获奖,其中一等奖515名,二等奖772名,三等奖1029名。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仅6岁,大赛组委会分别为他们颁发了寿星奖和童星奖。
此次大赛引起了中央及本市主流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体育报、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卫视、天津都市频道、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北方网、天津工人报、津南电视台等对大赛分别进行了采访报道。